人文講堂背景
“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?!?br /> 歷史學在古代被頗為重視,絕對不僅僅是為了“陶冶人文情懷”“豐富人文素養(yǎng)”而已。古人重視歷史,是因為歷史有很強烈的實用性——它教導人們如何從前人發(fā)生的無數案例中分析事情,了解成功和失敗的道理。這也就是太史公所說的,讀史是為了“原始察終,見盛觀衰”(《太史公自序》)、“考之行事,稽其成敗興壞之理”(《報任少卿書》)。所以對我們來說,學習歷史最重要的,就是要拿歷史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歷程不斷相互印證,不斷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運用前人的智慧,讓古人的智慧為己所用。這種學習歷史的方法,重視的不是“記憶”,而是“思辨”。
作為后人,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全覽事物的發(fā)展。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,能發(fā)現(xiàn)決定事物走向的影響因素有很多,也很復雜,下判斷前需謹慎思考,慢慢地讓學員獲得全局思考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。
教授背景
本次韓教授將以翔實的史料為背景,帶學員跨越歷史長河,講述大唐興衰,走入盛世帝王的治國方略,還原盛世傳奇的歷史真相,深入剖析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因果關聯(lián)。讓我們獲得這場“以古為鑒,知進退,明得失”的大智慧,也為企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提供一場“時代”的思考。
教授任職:
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,博士生導師,學術委員,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,父親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歷史學家韓國磐,中央電視臺【百家講壇】主講人,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,中國唐史學會理事,是國內外學術界頗具影響的漢唐史暨東亞國際關系史學者。主要成就:
首先提出隋煬帝時期南方官僚集團的崛起造成統(tǒng)治階層內部分裂是隋朝滅亡的基本因素的觀點,為國內外學術界廣泛引述,成為一說。教授擴展閱讀
教授背景:
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外國研究員,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,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兼職教授。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,福建省歷史學會理事,日本唐代史學會會員,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。部分出版書籍:
在國內外出版《渡來人の先祖?zhèn)鞒肖瑜佣蓙硇螒B(tài)について》《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研究》《隋文帝傳》《海東集——古代東亞史實考論》《東亞世界形成史論》《正倉院》《史家說史:蒼茫隋唐路》《遣唐使和學問僧》等專著,發(fā)表中國古代史、東亞世界史、佛教史和歷史·遺傳學研究的論文150多篇。